从实践中来,到实践中去
2002年秋,随着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》的颁布实施,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应运而生,一场教育的范式革命悄然在全国各地拉开了序幕。我校作为市重点中学,作为兄弟学校的领头羊,责无旁贷地首先进行了与"新课标"相适应的新教材的实验、研讨。经过三个多月的数学新教材教学实践,和对新旧教材的比较,本人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: 一:"新课标"要求下的数学贴近社会实际,注重在新的情景 下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。如:第二章,第一节"数怎么不够用了"中,用电视上常见的知识抢答赛作为引例,答对的加10分,答错的倒扣10分,不回答得0分,要学生想方设法表达各队的得分情况,从而自然而然地引进负数,且学生有了实际经验为依托,更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负数。本节也只对这些用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作了基本要求,没有老教材中纯理论的表达要求。 二:"新课标"改换了问题的设问方式,变封闭为开放,给学生以主动思考空间。例如:在第一册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"日历中的方程",没有固定的例题,只有游戏方法,在这些游戏中可用方程求得答案。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时候,可以凭兴趣更改游戏规则,并且求得的答案类型也不统一,让学生有激情有兴趣来主动学习、主动思考,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游戏中得到巩固和掌握。 三:运用已学的知识,通过观察、试验、联想、演绎等多种思维形式,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,重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,体现鲜明的时代感。比如:在"储蓄存款"问题中,所有的题目都是和现在银行存款的利率、税率、方式等一模一样,这就要学生到银行去实地观察、试验,才能真正地理解题意。还有一些题目问学生那种存款划算,这都有很强的时代感。 四:通过类比和联想,延伸和推广,培养数学创新能力,体现和贯彻探究--发现的教学策略,主体性教学思想,合作性教学策略,反思性教学思想等的新的思想和策略。
|